一种采用rfid技术通信的检测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RFID技术通信的检测方法,通过搭建具有RFID通信功能的检测装置对检测装置所在区域内的温度及检测装置是否被移动的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利用RFID通信功能进行使用者和伪使用者的身份识别,通过RFID技术进行身份识别,并且能够实时高效的对温度及检测装置是否被移动进行检测,当出现超过最佳设置区域时或超过能被移动的振动数据范围时,能够进行及时告警,具有设计科学,使用方便、反应灵敏等特性。
【专利说明】
_种采用RFID技术通信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等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采用RFID技术通信的检测方法。【背景技术】
[0002]噪声通常指任意的随机干扰。热噪声又称白噪声或约翰逊噪声,是由处在一定温度下的各种物质内部微粒作无规律的随机热运动而产生的,常用统计数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热噪声普遍存在于电子元件、器件、网络和系统中,因此噪声测量主要指电子元件和器件、网络和系统的热噪声和特性的测量。
[0003]噪声监测是对干扰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声音及其声源进行的监测活动。其中包括:城市各功能区噪声监测、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和噪声源监测等。噪声监测结果一般以A计权声级表示,所用的主要仪器是声级计和频谱分析器。噪声监测的结果用于分析噪声污染的现状及变化趋势,也为噪声污染的规划管理和综合整治提供基础数据。
[0004]噪声又称杂音,属于随机信号,可用统计学方法加以描述,即其统计量是可测的。 噪声存在于一切电子系统中,严重地影响通信系统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即影响通信的质量。
[0005]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国际单位为热力学温标(K)。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其他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和国际实用温标。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根据某个可观察现象(如水银柱的膨胀),按照几种任意标度之一所测得的冷热程度。
[0006]根据某个可观察现象(如水银柱的膨胀),按照几种任意标度之一所测得的冷热程度。温度是物体内分子间平动动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分子运动愈快,即温度愈高,物体愈热; 分子运动愈慢,即温度愈低,物体愈冷。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平动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
[0007]温度高到一定程度便与空气中的氧气物质燃烧化为火焰传递热,可导致物质融化融解,高到极致便毁灭物质(质量)能量一切;温度低到一定程度便可以与水或空气或身体 (血液)中的水分凝固成冰传递冷,冰冻,可导致物质碎裂,冷到极致可碎裂物质质量能量一切,危及生命,并可以改变物体的移动(运动)速度。
[0008]对于真空而言,温度就表现为环境温度,是物体在该真空环境下,物体内分子间平均动能的一种表现形式。物体在不同热源辐射下的不同真空里,物体的温度是不同的,这一现象为真空环境温度。比如,物体在离太阳较近的太空中,温度较高;物体在离太阳较远的太空中,反之,温度较低。这是太阳辐射对太空环境温度的影响。[〇〇〇9] 射频识别,RFID(Rad1 Frequency Identificat1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0010]射频一般是微波,1-100GHZ,适用于短距离识别通信。
[0011]RFID读写器也分移动式的和固定式的,目前RFID技术应用很广,如:图书馆,门禁系统,食品安全溯源等。
[0012]射频标签是产品电子代码(EPC)的物理载体,附着于可跟踪的物品上,可全球流通并对其进行识别和读写。RFID(Rad1 Frequency Identificat1n)技术作为构建“物联网” 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关注。RFID技术早起源于英国,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辨别敌我飞机身份,20世纪60年代开始商用。RFID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美国国防部规定 2005年1月1日以后,所有军需物资都要使用RFID标签;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建议制药商从2006年起利用RFID跟踪常造假的药品。Walmart,Metro零售业应用RFID技术等一系列行动更是推动了RFID在全世界的应用热潮。2000年时,每个RFID标签的价格是1美元。许多研究者认为RFID标签非常昂贵,只有降低成本才能大规模应用。2005年时,每个RFID标签的价格是12美分左右,现在超高频RFID的价格是10美分左右。RFID要大规模应用,一方面是要降低RFID标签价格,另一方面要看应用RFID之后能否带来增值服务。欧盟统计办公室的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欧盟有3%的公司应用RFID技术,应用分布在身份证件和门禁控制、 供应链和库存跟踪、汽车收费、防盗、生产控制、资产管理。[〇〇13]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0014]无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身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无线电波(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标签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内都可以识别。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内,也可以嵌入被追踪物体之内。
[0015]许多行业都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将标签附着在一辆正在生产中的汽车,厂方便可以追踪此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仓库可以追踪药品的所在。射频标签也可以附于牲畜与宠物上,方便对牲畜与宠物的积极识别(积极识别意思是防止数只牲畜使用同一个身份)。 射频识别的身份识别卡可以使员工得以进入锁住的建筑部分,汽车上的射频应答器也可以用来征收收费路段与停车场的费用。
[0016]某些射频标签附在衣物、个人财物上,甚至于植入人体之内。由于这项技术可能会在未经本人许可的情况下读取个人信息,这项技术也会有侵犯个人隐私忧患。
[0017]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 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发明内容】
[〇〇1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RFID技术通信的检测方法,通过RFID技术进行身份识别,并且能够实时高效的对温度及检测装置是否被移动进行检测,当出现超过最佳设置区域时或超过能被移动的振动数据范围时,能够进行及时告警,具有设计科学,使用方便、反应灵敏等特性。
[0019]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采用RFID技术通信的检测方法,通过搭建具有RFID通信功能的检测装置对检测装置所在区域内的温度及检测装置是否被移动的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利用RFID通信功能进行使用者和伪使用者的身份识别。
[0020]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环境温度及振动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检测装置内的电路模块进行搭建,而后进行系统调试,检测装置主要由检测电路封装形成,检测电路包括振动检测系统、温度检测系统、智能管理电路及RFID通信系统;2)利用智能管理电路分别对振动检测系统、温度检测系统及RFID通信系统进行管理;3)分别对温度和检测装置是否被移动进行检测;4)进行告警操作。[〇〇21]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1-1)按照检测电路设计图纸进行电路元器件的选型并备料;1-2)将备料好的振动检测系统内的各种硬件在电路板上按照振动检测系统的电路图进行焊接组装;1-3)将备料好的温度检测系统内的各种硬件在电路板上按照温度检测系统的电路图进行焊接组装;1 -4 )将备料好的RFID通信系统内的各种硬件在电路板上安装RFID通信系统的电路图进行焊接组装;1-5)将备料好的智能管理电路内的各种硬件在电路板上按照智能管理电路的电路图进行焊接组装;1-6)连接振动检测系统、温度检测系统、RFID通信系统及智能管理电路之间的通信线路;1-7)将RFID通信系统内的发射端与接收端进行通讯配对;1-8)在智能管理电路内植入最佳温度区间数据以及能接受的被移动情况下不报警的振动范围值数据;并且在智能管理电路内植入高于或低于最佳温度区间数据时的相应告警策略,亦同时植入振动检测告警策略;1-9)将电路板进行封装,形成检测装置,并将检测装置安装在指定位置。
[0022]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步骤1-7)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7-1)接收端的载体在发射端的载体处扫过;1-7-2)接收端接收发射端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记录;1-7-3)接收端将分析结果传输到智能管理电路内进行备份。
[0023]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2-1)智能管理电路下发采集指令至振动检测系统内;2-2)智能管理电路下发采集指令至温度检测系统内;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3-1)振动检测系统对检测装置的移动的振动数据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所得振动数据传输至智能管理电路内;3-2)温度检测系统对监测区域内的温度值数据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所得环境温度数据传输至智能管理电路内;3-3)在智能管理电路内将检测所得振动数据和检测所得环境温度数据与能接受的被移动情况下不报警的振动范围值数据和最佳温度区间数据进行对比。
[0024]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4-1)根据智能管理电路内植入的高于或低于最佳温度区间数据时的相应告警策略对温度数据对比结果进行告警;4-2)根据植入的振动检测告警策略对振动数据对比结果进行告警。
[002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RFID技术进行身份识别,并且能够实时高效的对温度及检测装置是否被移动进行检测,当出现超过最佳设置区域时或超过能被移动的振动数据范围时,能够进行及时告警,具有设计科学,使用方便、反应灵敏等特性。
[0026]本发明利用振动检测系统对检测装置是否被移动到允许范围之外进行检测,并与智能管理电路内预置的参数进行对比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告警策略。
[0027]本发明能有效检测环境温度,并且根据预置的参数数据,形成相应的告警策略。【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〇〇29] 实施例1:一种采用RFID技术通信的检测方法,通过RFID技术进行身份识别,并且能够实时高效的对温度及检测装置是否被移动进行检测,当出现超过最佳设置区域时或超过能被移动的振动数据范围时,能够进行及时告警,具有设计科学,使用方便、反应灵敏等特性,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通过搭建具有RFID通信功能的检测装置对检测装置所在区域内的温度及检测装置是否被移动的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利用RFID通信功能进行使用者和伪使用者的身份识别。
[0030] 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环境温度及振动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检测装置内的电路模块进行搭建,而后进行系统调试,检测装置主要由检测电路封装形成,检测电路包括振动检测系统、温度检测系统、智能管理电路及RFID通信系统;2)利用智能管理电路分别对振动检测系统、温度检测系统及RFID通信系统进行管理;3)分别对温度和检测装置是否被移动进行检测;4)进行告警操作。[〇〇31] 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1-1)按照检测电路设计图纸进行电路元器件的选型并备料;1-2)将备料好的振动检测系统内的各种硬件在电路板上按照振动检测系统的电路图进行焊接组装;1-3)将备料好的温度检测系统内的各种硬件在电路板上按照温度检测系统的电路图进行焊接组装;1 -4 )将备料好的RFID通信系统内的各种硬件在电路板上安装RFID通信系统的电路图进行焊接组装;1-5)将备料好的智能管理电路内的各种硬件在电路板上按照智能管理电路的电路图进行焊接组装;1-6)连接振动检测系统、温度检测系统、RFID通信系统及智能管理电路之间的通信线路;1-7)将RFID通信系统内的发射端与接收端进行通讯配对;1-8)在智能管理电路内植入最佳温度区间数据以及能接受的被移动情况下不报警的振动范围值数据;并且在智能管理电路内植入高于或低于最佳温度区间数据时的相应告警策略,亦同时植入振动检测告警策略;1-9)将电路板进行封装,形成检测装置,并将检测装置安装在指定位置。[〇〇32] 实施例4: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 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步骤1-7)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7-1)接收端的载体在发射端的载体处扫过;1-7-2)接收端接收发射端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记录;1-7-3)接收端将分析结果传输到智能管理电路内进行备份。[〇〇33] 实施例5: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 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2-1)智能管理电路下发采集指令至振动检测系统内;2-2)智能管理电路下发采集指令至温度检测系统内;实施例6: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 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3-1)振动检测系统对检测装置的移动的振动数据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所得振动数据传输至智能管理电路内;3-2)温度检测系统对监测区域内的温度值数据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所得环境温度数据传输至智能管理电路内;3-3)在智能管理电路内将检测所得振动数据和检测所得环境温度数据与能接受的被移动情况下不报警的振动范围值数据和最佳温度区间数据进行对比。[〇〇34] 实施例7: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方式:所述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4-1)根据智能管理电路内植入的高于或低于最佳温度区间数据时的相应告警策略对温度数据对比结果进行告警;4-2)根据植入的振动检测告警策略对振动数据对比结果进行告警。[〇〇35]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采用RFID技术通信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搭建具有RFID通信功能的检 测装置对检测装置所在区域内的温度及检测装置是否被移动的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利用 RFID通信功能进行使用者和伪使用者的身份识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RFID技术通信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温 度及振动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检测装置内的电路模块进行搭建,而后进行系统调试,检测装置主要由检测电路 封装形成,检测电路包括振动检测系统、温度检测系统、智能管理电路及RFID通信系统;2)利用智能管理电路分别对振动检测系统、温度检测系统及RFID通信系统进行管理;3)分别对温度和检测装置是否被移动进行检测;4)进行告警操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RFID技术通信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 包括以下步骤:1-1)按照检测电路设计图纸进行电路元器件的选型并备料;1-2)将备料好的振动检测系统内的各种硬件在电路板上按照振动检测系统的电路图 进行焊接组装;1-3)将备料好的温度检测系统内的各种硬件在电路板上按照温度检测系统的电路图 进行焊接组装;1-4)将备料好的RFID通信系统内的各种硬件在电路板上安装RFID通信系统的电路图 进行焊接组装;1-5)将备料好的智能管理电路内的各种硬件在电路板上按照智能管理电路的电路图 进行焊接组装;1-6)连接振动检测系统、温度检测系统、RFID通信系统及智能管理电路之间的通信线 路;1-7)将RFID通信系统内的发射端与接收端进行通讯配对;1-8)在智能管理电路内植入最佳温度区间数据以及能接受的被移动情况下不报警的 振动范围值数据;并且在智能管理电路内植入高于或低于最佳温度区间数据时的相应告警 策略,亦同时植入振动检测告警策略;1-9 )将电路板进行封装,形成检测装置,并将检测装置安装在指定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用RFID技术通信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7)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7-1)接收端的载体在发射端的载体处扫过;1-7-2)接收端接收发射端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记录;1-7-3)接收端将分析结果传输到智能管理电路内进行备份。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采用RFID技术通信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2-1)智能管理电路下发采集指令至振动检测系统内;2-2)智能管理电路下发采集指令至温度检测系统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采用RFID技术通信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 包括以下步骤:3-1)振动检测系统对检测装置的移动的振动数据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所得振动数据传 输至智能管理电路内;3-2)温度检测系统对监测区域内的温度值数据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所得环境温度数据 传输至智能管理电路内;3-3)在智能管理电路内将检测所得振动数据和检测所得环境温度数据与能接受的被 移动情况下不报警的振动范围值数据和最佳温度区间数据进行对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采用RFID技术通信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 包括以下步骤:4-1)根据智能管理电路内植入的高于或低于最佳温度区间数据时的相应告警策略对 温度数据对比结果进行告警;4-2)根据植入的振动检测告警策略对振动数据对比结果进行告警。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带无线通信功能的环境温度及振动检测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3-1)振动检测系统对检测装置的移动的振动数据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所得振动数据传 输至智能管理电路内;3-2)温度检测系统对监测区域内的温度值数据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所得环境温度数据 传输至智能管理电路内;3-3)在智能管理电路内将检测所得振动数据和检测所得环境温度数据与能接受的被 移动情况下不报警的振动范围值数据和最佳温度区间数据进行对比。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采用RFID技术通信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4-1)根据智能管理电路内植入的高于或低于最佳温度区间数据时的相应告警策略对 温度数据对比结果进行告警;4-2)根据植入的振动检测告警策略对振动数据对比结果进行告警。
【文档编号】G01D21/02GK106017550SQ201610314679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3日
【发明人】姜迪蛟
【申请人】成都易思科科技有限公司